第188章 抑商与否
范纯仁这般姿态让吕惠卿一时也不好再出言奚落了,也恭恭敬敬回了一礼,“范相公谬赞了,灭夏之事,我如何敢称功不可没?全都是官家、枢密院和种家兄弟的功劳,我是没出什么力的。”
“非也,要我说若没有吕相公在战前为整军和澄清吏治开了本朝未有之先河,西军如何能在短时间内战力突飞猛进?”范纯仁并非是恭维,而是发自内心的觉得事实如此,“吕相公,正面野战击溃辽军精锐,放之前敢想吗?”
其实,大宋并不是没有在正面野战击溃过辽国,但是那都是开国之初,那时候太祖皇帝平定天下的精兵良将尚在,甚至不止一次击溃辽军。
可惜,自从高粱河之后,在野战中宋军愈发的泛善可陈,开启了对辽国屡战屡败之路,后面甚至丧失了跟契丹铁骑野战的勇气。
在大宋的君臣看来北方维持和平就是首要之事,用兵方向都在西面,遗憾的是依然战绩不佳。
神宗朝是反攻的开始,但永乐城之惨败和五路伐夏功亏一篑,甚至演变成溃败,还是让神宗朝的努力拓边停留在了熙宁拓边,对夏的战事显得十分一般。
这次覆灭西夏之战对范纯仁这样的老臣震撼极大的原因,不在于西夏奉表投降,而是顶着辽国十万大军,将之击溃。
这时候私下里已经有很多人认为辽国或许已经不足为惧了。
当然,这种说法肯定是过于武断了,不过还是很说明问题的,禁军经过整军战力之强,是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了。
起码西军是如此。
而这一切的开端就是吕惠卿在河东路大规模整军和澄清吏治,为此不惜杀的人头滚滚,举国震动,这种事满朝文武,只有他干得来。
就算是得到官家鼎力支持,也只有吕惠卿有这个魄力和能力来做这个标杆和表率。
功不可没四个字,吕惠卿绝对当得起。
“不瞒范相公,此时若论禁军战斗力,应该不差那些契丹人,我也盼着他日能挥师北伐,收复燕云旧地。”吕惠卿和范纯仁之间的政治斗争主要是为政举措,要说私人之间是没有什么龌蹉的。
旧党有很多见不得人的斗争手段,但未必就是范纯仁在使坏,加上旧党自己就分了三派,范纯仁自己在旧党执政时期也是两上两下。
他跟吕惠卿没有什么私仇,大抵都称得上是为朝廷着想。
这时候两个人话说开了,自然是一笑泯恩仇,只听吕惠卿说道:“不过,大国之间一旦开战想要赢基本上就是要倾国之力,或许还要经年累月,河北之地无险可守,百姓更是要无辜遭殃,北伐时机远远不到啊!”
这话范纯仁肯定是赞同的,说实话,他一度担心吕惠卿为了立下功勋,好重返宰执之列,会鼓动官家北伐,或许试探性进攻辽军。
现在看来倒是他多虑了。
“吕相公所言甚是,北伐是举国大事当慎之又慎。”范纯仁说道:“只是可惜,他日北伐时吕相公早已调离河东路,不能为一路主帅出征了。”
吕惠卿叹道:“谁说不是呢!这”
这点他自然是十分可惜,明年他在河东路的三年任期就要满了,北伐时河东路这路偏师,自然轮不到他带军出征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