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量大,但饥饿状态多。原着第18回,高员外形容八戒:“食肠却又甚大,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,早间点心,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彀。”虽然是素食,但这么多量,热量也非常惊人!
原着第67回,八戒变成大猪拱路,拱了两天后,吃了七八石饭食,才饱餐一顿。一石=十斗,一斗=十升。
另外在陈家庄,在寇员外家,八戒吃饭都是一口一碗,吃的多,还吃的快!八戒虽然饭量大,但是在取经路上,除了几次特别的宴请八戒敞开肚皮吃外,一路大多荒山野岭的,八戒就没吃过几顿饱饭,基本是饥饿或者半饥饿状态,用他的话说就是“长忍半肚饥”。八戒的几次饱餐算是暴饮暴食了。
睡眠不好,八戒为什么经常犯困,有一个原因用他的话说就是“日间挑包袱牵马,夜间提尿瓶务脚”(原着第37回),晚上还要帮唐长老倒尿壶,天冷还要帮唐长老热脚,白天还要挑担,晚上睡不好,白天太累!
八戒大多时间吃的少,偶尔暴饮暴食,睡眠不好,即使运动量非常大, 但还瘦不下来,这说明有些人长胖了,想瘦是很难的,这应该跟基因有关,说白了就是天生的。
沙僧:原着第73回介绍,沙僧的身材是介于八戒的胖与悟空的骨瘦嶙峋之间的,而且沙僧“身长丈二,臂阔三停”,可以说是又高又魁梧,是个标准壮男。
沙僧一路上操心少心态好,比较佛系;睡眠充足,一路爬山涉水运动量大,还拿着重五千零四十八斤的降妖宝杖;吃素但不暴饮暴食也不吃垃圾食品。
通过对唐僧师徒的体型和生活习惯我们可以得出,想要减肥,勤动腿,不如管住嘴!
给大家讲几个西游小故事,《西游记》第九十八回,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到达灵山,但是领取真经时,负责传经的阿难、迦叶二尊者竟向唐僧索要人事,佛祖还公然“护短”。最后,唐僧把自己唯一的“身外之物”紫金钵盂送给两位,才取得真经。
年少看到这一段的时候,也像大圣一样,叫嚷着不公平,想要给阿难、迦叶一点颜色看看。
但是现在重新翻看原着,佛祖的那段话却颇为耐人寻味:你且休嚷,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,我已知矣。但只是经不可轻传,亦不可以空取。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,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,保他家生者安全,亡者超脱,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,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,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。
你如今空手来取,是以传了白本。白本者,乃无字真经,倒也是好的。不舍不得,小舍小得,大舍大得。这才是这段佛祖说这段话的真意。
第三十四回,师徒四人遇到金角银角大王,三人被捉去,二魔让小妖请来他们的母亲同吃唐僧肉,孙悟空跟随小妖去混进二魔的母亲处。有这么一段描述,孙大圣见了,不敢进去,只在二门外仵着脸,脱脱的哭起来,——你道他哭怎的,莫成是怕他?就怕也便不哭;况先哄了他的宝贝,又打杀他的小妖,却为何而哭?
他当时曾下九鼎油锅,就炸了七八日也不曾有一点泪儿。只为想起唐僧取经的苦恼,他就泪出痛肠,放眼便哭。
——心却想道:“老孙既显手段,变做小妖,来请这老怪,没有个直直地站了说话之理,一定见他磕头才是。我为人做了一场好汉,只拜了三个人:西天拜佛祖;南海拜观音;两界山师父救了我,我拜了他四拜。为他使碎六叶连肝肺,用尽三毛七孔心。一卷经能值几何?今日却教我去拜此怪;若不跪拜,必定走了风讯。苦啊!算来只为师父受困,故使我受辱于人!”
到此际也没及奈何,撞将进去,朝上跪下道:“奶奶磕头。”
平生只跪过三个人,佛祖,观音,师父。如今为救师父取经,堂堂英雄,却受辱此地,“使碎六叶连肝肺,用尽三毛七孔心,一卷经能值几何?”,尽自无可奈何,满腹委屈,却还是说了句“奶奶磕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