康修容惊讶道:“不曾想到今岁东都许氏的小姐,也被采选来了。”
东徐许氏本是世家大族,自前朝起便一直存于东都。但大孟建朝数千年来,东都徐氏选入宫的女子,亦也只有区区几人罢了。直至徐太后薨逝,东都徐氏已然有十余年不曾有女子被采选为良家子。
是以今日乍然听闻到有良家子出身于东都徐氏,众人诧异之余,却又百思不得其解。
有嫔妃笑道:“早先就听说东都徐氏乃世家大族,教养女儿最是出色。如今一见,当真是名副其实。”
这是一句显而易见的奉承话,偏巧众人又不敢出言讥讽,稍有不慎,便会落得一个言语侮辱懿安太后的罪名,这是谁都承担不起的。
好在那东都徐氏的小姐显然十分知进退,虽说被人奉承了几句,她亦也丝毫没有显露出半分骄躁来,只微微颔首道:“娘娘过誉了。”
很快,良家子入殿觐见便结束了。
众妃嫔们眼瞧着正事没了,便一一起身告退。先前还十分热闹的立政殿,登时也一下清冷了许些。
直至殿内再没了旁的人,尧姜这才挪到陈皇后身侧坐下,蹙起眉尖:“母后,东都徐氏的人怎的会在今岁被采选入宫来?”
只尧姜的疑虑,正是陈皇后的困惑,她实在是不知晓应当如何回答长女,纤细的手指摸着光滑的茶盏,半响陈皇后只轻叹了一口气:“我也不知道。”
徐太后薨逝了有多久,东都徐氏便在尧姜母女二人的记忆之中消失了有多久。
其实要单纯说起来,陈皇后与徐太后这对婆媳,当真是关系不睦。
徐太后生前对陈皇后一向不冷不热,她原先是属意母家的一个侄女入主中宫的,只是没有想到道明帝在她还未言说之际,就给当时还是太子的建元帝定下了陈皇后为太子妃。
于是晚了一步的徐太后只好打消了念头,却还是觉得陈皇后是顶了她母家侄女的位置,便越发地看陈皇后不顺眼。
只徐太后终归母仪天下许多年,也不是那般小肚鸡肠的人,她虽不喜陈皇后,但是待尧姜与李乾却还是不错的。
见陈皇后似是凝眉细想,尧姜遂又道:“儿臣记得。皇祖母从前说过,东都徐氏的女儿绝不为妾,便是入宫,也只入主中宫,万不得做什么妃嫔······”
尧姜的话只说了一半,她望着陈皇后,眸子里有担忧,有困惑,有不解。
陈皇后自是明白长女没有说出口的那半截话,她闭了眼,似是十分疲怠:“东都徐氏,”陈皇后蓦地笑了一声,这一声委实道尽了她的苦楚。
眼下吴氏就已经够麻烦的了,偏巧还要来一个东都徐氏家的女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