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风阵阵,宫内霎时清凉了起来,栽在盆内的小梧桐也在立秋那日摇落了叶子,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了鸣叫,但燕国都城平城里大明宫中的皇帝李曜并没有多少喜悦,不是因为他不喜欢凉爽的秋日,讨厌鸣叫不停的寒蝉,而是前方的战事和这天气一样由热转凉。
启用多年没有打仗的裴元清做大将军,出身寒微的祁然做督军,李曜背负了很大的压力——朝中不止一人反对,很多人摩拳擦掌,跃跃欲试,都想要等裴元清、祁然二人失败,好顶替他二人。
好巧不巧,就在朝堂上反对声一片,挑刺的人一大群时,前方的战场传来了对李曜对策的不利消息——七月二十日后两军正式交战,裴元清出师不利,让南平人占了先机,涨了士气。
朝堂上日日盯着这件事的大臣们跳了出来,纷纷要求撤换大将和督军,自荐者甚多,但李曜都置之不理,仍然相信自己的判断——李曜从未对谁说出自己的苦衷——阵前换帅是兵家大忌,这是他考虑的一方面,更为重要的是他想让裴元清立下功绩,还有他也相信裴元清的能力。虽然裴元清多年没有打仗,最近的一次还是十年前的和某邻国的小小摩擦,打得很漂亮,只是一件小功劳,但他还是相信这个从小时候就跟着他的“小侍卫”。
所幸在一众反对的声音中,身为宰相的艾洄、艾浚和柳述全力支持李曜,也正是有了他们,朝中的反对声音才不会如此肆无忌惮。
有了朝中重臣的支持,李曜再做何种决策也更得心应手,全心考虑如何支援裴元清等人即可,不用再与反对的人多说话。
到了八月初,前方的局势开始扭转——祁然先是去了南平的都城昌德,觐见了南平的皇帝,又去了南平屯兵的重地蝾螈游说南平太子承郢,承郢并不待见曾有过一面之交的祁然,将祁然赶了出去。
和谈失败,裴元清等人便全力备战,在之后的大战中没有再给南平胜利的机会——在李曜得到裴元清已经攻取南平的赤阳、锁阳二城时,正在含元殿与众大臣一道听时令官宣读新的时令——立秋——栽种的小梧桐也落叶言秋。
手持八百里急报的捷报官一刻不干停,跑步踏上含元殿的台阶,这是他不知第几次来到大明宫中报捷了,但却很少这么激动,以至于将以前练好的步子踏错——以前捷报也不少,但更多的是和楚国之间的大战,楚国不禁打,胜了也没有特别激动的感觉,甚至还有些胜之不武的失落感。
南平却不一样,南平是虎视眈眈的豺狼,一百年来都和燕国作对,他们强大时就正面来犯,弱小时就暗地里偷袭侵扰,搞得燕国一百年来都不得安。在几十年前的三总管之乱时,南平见缝插针,将燕国的三州——耒州、罗州、应州强行给了作乱的三总管,各自立国,是为番丹、吉为、胥柝三国。
南平也以这三国为屏障,不断来犯,失去三州也是燕人心底的痛,燕人日夜都想着收服三州,但一直未能实现。
这一次,腾出手来的皇帝下令与南平一战,捷报官们也很是振奋,从前线到都城,一趟趟都乐此不疲。
“八月三日,裴将军率部攻下难城,斩敌一千人,俘虏三千五百人,我军伤亡九百三十二人——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