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八月五日,紫桑太守华阳投降,锁阳道绝,赤阳孤立无援,内城人相杀食,我军破之——”
“我军复发兵,攻雍城、邕城、东乡、城阳、乘皞、甘泉等六城,皆破——”
“我军破番丹、吉为、胥柝三国联军,俘虏五千人,取十三城——”
“我军破大梁,得南平大都督、刺史、侍郎等十二人,众男女共八千余人,裴将军率部夜围鹤城,火烧鹤城,南平太子承郢仓皇而逃,仅余十数骑,南平边境将士大都后撤,或不战弃城而走——”
——得到消息的大臣们,不管是之前反对的还是赞成的,此时都异口同声地祝贺李曜慧眼识珠,得遇良才。
得到赞同的李曜内心是一半欢喜,一半忧愁,捷报频传,他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,而是在得到捷报的那一刻又在想着以后的事情——打输了,他要想输了以后怎么办,打赢了,他要想打赢了以后怎么办,要及时给前线的裴元清等人传递自己的想法。
很受李曜赏识的沈泉烨为人聪明,办事认真,李曜即位后,即从正五品的御史中丞擢升为正三品的门下省的长官——门下侍中,与出身世家大族的柳述、艾洄、艾浚等人同为宰相,在燕国几百年间,从寒门子弟到官居宰相,沈泉烨还是第一人。
这日,在政事堂里,李曜与几位宰相共商国事,沈泉烨明显觉出了李曜的心不在焉——与他们说着关于户部的问题,心里应是在想着前方的战事。
商议完后,几位宰相陆续退出,唯有沈泉烨磨磨蹭蹭,故意放慢脚步,每次都是最后走的李曜见沈泉烨做出这般不同与往日的动作,知道他是有话要说,便单独留下了他。
沈泉烨也很坦率地说起心中的疑问,“臣蒙陛下大恩,擢升为正三品的门下侍中,心中惶恐,怕不能胜任这等重任,所以日日胆战,如履薄冰,今属下一起居郎名唤白求是者,日前来问臣——白郎在位陛下记录起居言行时,有一事不决,迟迟未能落笔,臣闻之,乃知是陛下听闻裴将军大获全胜时,并未说一言,也未有其他的指示,他便糊涂了,不知如何写这件事,不知道改写陛下大喜啊,还是颇喜,所以来问臣——”
听出沈泉烨话中别有深意的李曜一笑,很是耐心地问:“爱卿又是如何回复的呢?白求是又是如何落笔的?”
沈泉烨眼神一定,带着些许笑意,道:“臣只回他‘不知道’三字,这是实情,但那小子说他聪明有时却很笨,说他笨吧偏偏有时要自作聪明——闻臣说了‘不知道’三字,遂兴高采烈地在起居注写道——‘陛下闻边关大捷,侍中答曰‘不知道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