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0章 公叔痤和卫鞅的故事(求打赏月票!)
见年迈的章惇终于败下阵来,赵似如释重负般于章惇告辞后叹了口气。
虽然他病重暂时不得饮酒,但是闻章惇终于要退朝了,赵似自然欣喜异常。
至于他的变法派,赵似观察下来,所谓变法于国于民没有半点祸害,只是帮助他在朝中一人独大而已。
赵似也不愿意看着朝廷一天到晚为变法而斗争,在赵似的内心深处,他所期待的是一种非常良性的党派之争。虽然党派对立,可是为的始终都是皇帝和国家的利益。而不是像现在这样,打着变法的名义各自中饱私囊,最后败坏的都是他这个大宋官家的名声。
赵似抿着酒,静静看着夜幕下千万颗星星笼罩的汴京城。
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好词就是好词,一句词千百人可以解读出千百种滋味来。”
-----------------
同样的傍晚,赵明诚却带着李师师泛舟汴河上。大红灯笼在船舱前后分别挂了两盏。
李师师本就肌肤胜雪,在灯笼淡黄色的光芒映照下,更衬得她肤色亮白。
随意往河面上一瞥,出来游湖的才子佳人数不胜数。船只来来往往,可若是随意一撇,瞧见一船头上对月抚琴、脸颊白的发光的小娘子,那必定是赵明诚的美妾。
吴丝蜀桐张高秋,空山凝云颓不流。
昆山玉碎凤凰叫,芙蓉泣露香兰笑。
古典音乐的美妙就在此处,琴音始终都是那个琴音,重要的是听琴的人能否和琴声发出共鸣,听者领会其意。
毕竟是昔日樊楼要努力打造出来的名牌,曲音婉转,丝竹之音一出,整个河面上一片静悄悄的。大家都不忍心打破这份美好。
赵明诚戴着方巾,穿着深蓝色的衣服,显得他身材挺拔修长。
他就坐在船舱之内,一面静静喝酒,一面看着李师师。
香肩微微露,胸前锁骨处微微凹陷。晚风清凉如水,淡蓝色丝衣紧紧贴着她的肌肤。
一曲弹奏罢,周围的人都给李师师喝彩。
“弹得好!”
“妙音啊妙音!”
汴河上什么人都有,富商大贾、功勋之后、朝堂之臣,只要没事做都会出来游湖听曲儿。渐渐地,汴河边上也渐渐起了勾栏瓦肆的生意,十分红火。
是以游汴河,总会看到对岸勾栏瓦肆的人坐在窗边往湖面;而湖面上的人也在眺望远处勾栏瓦肆。
水村山郭酒旗家,一路上鳞次栉比的房屋,迎风招展的旗子,都在湖面上迎风飘动。
船只来来往往,两岸上欢呼声不绝。
“不知道是谁家的小娘子?可否出来相见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