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6章 忧虑
阳洲城也看不到战争的痕迹,青石街如水洗过一般干净,哪里有曾经的血迹,摊贩们用轻柔的乡音唤着买卖,酒楼里不时溢出糟鸭的独特香气,如果不是街上那些装备精良的诸间军队巡逻不断,根本无法想象就在数月之前,这座城市里死了那么多人,发生过那么多血案。
清河郡诸阀号称诗书待家,却哪里能够缺少军事和经济上的力量支撑,这片绵延百里的煤山,便是昊天赐予诸阀的宝藏。
清河郡,富春江畔。
崔老太爷在族中修行者的护卫下来到了江畔,看着燃烧的富春江面,以及那染红了的滔滔江水,他看着同样白发苍苍的几位老人,说道:“家族千百年的谋划,终于在今日看到了成效。”
千年前唐国太祖自渭泗之畔揭竿而起,在昊天的世界打下了偌大的疆土,那时为了生存,他们投靠了唐国太祖,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。
可他们最终还是亡了国,现在夫子登天,举世伐唐,他们终于看到了复国的时机。
一位奄奄一息,说不得下一刻就要死去的老人,看着那千尸塞河的场面,说道:“唐国水师主将,还有郡中忠诚于唐国的将领,已经悉数被毒杀,虽有些许反抗,但也不打紧,神殿承诺给我们的,自然会兑现。”
“可惜,这样,和南晋那些,恐怕没什么区别啊!”崔湜看着自己这年迈的父亲,悲哀的摇头。
崔老太爷看了一眼自己儿子,叹气道:“什么是郡,郡代表着我们永远是唐国手底下的一条狗,挥之即来呼之即去的一条狗,只有成为国,我清河才算是真正站了起来,你明白吗?”
长安那边以为他们不会叛变,可他们还是叛变了,唐国的确对他们很是优待,可再多的优待,又怎比得上千年前他们在清河郡的地位呢?
如果能够复国,那么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是值得的。
清河郡和清河国,一字之差,天差地别。
崔家不愿放弃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,所以他们选择背叛唐国,背叛长安。
崔氏族人看着崔老太爷的决绝,都忍不住低声议论了起来,崔氏这次可谓孤注一掷,若是败了,恐怕整个崔氏,不,整个清河都将毁于一旦,可即便如此,崔氏这些门阀依旧没有丝毫犹豫。
因为这是他们唯一的希望,唯一能否翻盘的希望,他们输不起。
崔浩沉默下来。
他们崔家的人,已经没有了退路。
“只是可惜了那些还在长安的族中弟子。”崔老太爷说道,“不过能够复国,想来这一切都是值得。”
他的目光穿透重重人潮,看向遥远的西北方向,那是长安,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,也是他曾经效忠的君王生活的地方。
崔浩抬头,说道:“那些人?您觉得他们真的甘愿成为我们复国的棋子?”
崔老太爷笑了笑,说道:“若非不肯,又怎么可能会有这次的叛乱。”
崔浩皱眉,说道:“他们的心思,难道您真的不知?”
“知道。”崔老太爷微眯着眼睛,说道:“但是那又如何?他们既然已经选择了,我们也必须选择。”